【腾讯云】推广者专属福利,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,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,先到先得。

各位朋友,大家好。
众所周知,前几天中国外长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,在泰国曼谷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。

事前事后,我都对此做了预测和点评。整体上来说,会谈氛围不错,成果也不错,主要有2点:一是美国在红海危机上对中国有需求,二是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对美国有要求。

然而没想到,会谈结束后,台湾地区的外事部门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应。这些反应表面上看让人感到莫名其妙,但背后透露了隐形或实质性“台独”的内涵。

与此同时,这背后也要看美国的态度,说实在的,美国对此既限制又纵容,态度非常微妙。

长话短说,先从中国外长和沙利文说的两句话谈起。

第一句是“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”,第二句是“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风险是‘台独’”,坦率来讲,这两句的表述一点问题也没有。

从“一个中国”原则的角度来说,台湾问题确实是中国内政,即便在1972年的中美《联合公报》中,美国人也是承认的,因为其所用的表述是“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”。

如今50多年过去,没想到实际情况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,所以中国方面才要再次向美国声明。

至于第二句,即“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风险是‘台独’”,其实是要定义什么是“台独”?

一般来说,大家普遍认为“台独”就是宣布改“国号”、修宪法等,但其实以目前的情况来看,都不太可能会发生,因为无论是当年的陈水扁还是现在的蔡英文,或是未来的赖清德,都不会“蠢”到这个地步。

众所周知,中国大陆有三条红线:一是改名字,二是修宪,三是外国军队占领台湾地区。

实际上,不管是“台独”势力还是所谓的外部势力,都不会明显触及以上三条红线,从而惹怒中国大陆。

那么他们玩的是什么呢?正是偷换概念、文字游戏,也就是隐性“台独”和实质性“台独”。

所以在中国外长说了这两句话之后,台湾地区的隐性“台独”和实质性“台独”就有反应了。

1月29日,台湾地区的外事部门发表一则声明,称台湾地区拥有自己的主权,中国外长所说的两句话是在“歪曲台湾的主权”。

此声明一出,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了,所以我们一定要拆解这套话术背后隐性或实质性“台独”的本质,那么这个本质到底是什么呢?

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所谓的“中华民国”在各自宪法上,对主权的认定是有一定重叠的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定主权覆盖中国大陆、中国香港、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,虽然目前台湾地区处于当地人的治理之下,但实际上我们是拥有主权的,总有一天会用和平手段或武力手段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。

而另一边,他们的宪法是在1946年由国民党正式修订,其宣布主权既覆盖中国大陆,也覆盖中国台湾。从当年的“两蒋时代”,到后来一路的李登辉、陈水扁、马英九、蔡英文,他们都不敢对其进行修改。

由此可见,双方对主权的认定存在重叠,而这个重叠在当年带来了所谓的“汉贼不两立”问题,一度困扰着各方。但即便如此,后续各方都没有修订过这个主权认定。

直到从李登辉时代开始,岛内主张所谓本土化、民主化的二代、三代成长起来后,尤其是隐性“台独”成长起来后,他们在慢慢地偷换概念。

首先,他们主张“中华民国在台湾”,所谓“在台湾”,意思就是与大陆无关,他们认为台湾地区的主权在于“金马台澎”,即金门、马祖、台湾、澎湖四个列岛。

理论上来说,这其实就是放弃了1946年宪法的主权认定,不承认其主权覆盖中国大陆,而这也相当于放弃“一个中国”的原则,因为“九二共识”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“一个中国”原则的共识。

而当他们提出“中华民国在台湾”,即把台湾地区放在“金马台澎”以后,其实就是隐性“台独”的第一步。

当然,这个说法已经过去20多年,后来已经演变成了“中华民国是台湾”。

所以,这批人既不用改国号,也不用改所谓的宪法,只需认定我就是我,你就是你,我们互不隶属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偷换概念。

主权是可以重叠的,而且是必须重叠,治权作为两个政治实体是可以各自为政的,因此在承认一个主权的情况下,两岸是可以谈的。但就这次台湾地区外事部门公开表述的所谓的“中华民国台湾”一词明显是有问题的。

要知道,世界上从来没有“中华民国台湾”这种说法,这就是由民进党当局发明的。而民进党当局这么做的原因,无非就是想表达“两岸互不隶属”。

那么互不隶属什么呢?是治权互不隶属,还是主权互不隶属?

如果说治权属于政治实体,那么主权就属于一个国家的概念,在台湾地区称为国族认同,在大陆则叫做国家认同,或者民族认同。当然,民族认同是一个文化概念,国家认同则是一个国家的概念。

所以,当民进党说出所谓的“中华民国台湾”,“我们本来就拥有自己的主权,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”时,这里面其实满满的都是套路、陷阱,以及偷换概念。

当他们说所谓的“中华民国台湾”时,就已经抽离了原来这个名号的概念,也偷换了原来所谓的宪法理念,对中国大陆拥有主权的概念。换句话说,也就是放弃他原来的国族认同,或着说国家认同。

当他们说“互不隶属”的时候,其实就是在用治权互不隶属,替换主权互不隶属,所以民进党当局其实就是在搞语言陷阱和文字游戏,也是在钻法律的漏洞。

说实话,这个法律漏洞并不是自己产生的,因为本来的法律并没有漏洞,是民进党根据70多年的现实,硬从法律里面钻出来的一个漏洞,而这恰恰是一个陷阱。

这个陷阱就是美国人现在说的“现状”,那么这个现状是什么呢?

现状就是台湾地区在那边,中国大陆在这边,双方目前没有发生战争,但也没有统一。美国人说的模糊其实就是现状,但这个现状是会发生改变的,这边你还在维持现状,那边可能就在悄然发生改变。

上文提到“中华民国在台湾”最终变成“中华民国是台湾”,以及民进党在提及“互不隶属”时,既不说主权互不隶属,又不说治权互不隶属,其实民进党恰恰就是在用治权替换主权。

说实话,在与民主党进行针锋相对时,这些把戏好拆穿,但跟美国人进行针锋相对时,就要非常谨慎。因为美国人说的所谓“现状”,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,在这个现状里面如何去认定主权、治权、“台独”都是模糊的,这里面就会有许多陷阱和漏洞。

所以,美国人现在所说的“他们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”,表面上看好像挺有道理,但如果说那边的现状已经出现了变化,那其实就是实质性的台独。也就是不理会中国大陆之前设置的三条红线,改名号、改宪法,以及被外部军队完全占领。

当然,美国军队一没有能量,二也不可能或者说不愿意全部占领台湾,但实质上美国的对台军售,其实已经被美国用重新武装台湾的概念所替代,而这也是一种“台独”。

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强调过,以前是美国对台军售,也就是由台湾当局掏钱购买美国军火,所以被台湾人说是冤大头。后来美国开始让国会拨钱,让台湾购买军火,那么现在呢?

根据2023年12月通过的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的规定,美国现在是要帮助台湾军队建立机制性能力。

换句话说,就是美国不光要给台湾地区提供武器弹药,还要训练其军队。就像北约和美国两年前帮助乌克兰军队训练一样,也就是说,整个台湾地区陆海空三军的机制性能力全部由美国来接管。

所以,美国不用兵力来占领台湾,他实质上正在把台湾现存的这支军队,改建成一支美式装备、美式训练、美式标准的军队。

当然,这支军队能不能有作战力另当别论,但这实质上也是隐性“台独”的态度。

所以,当我们把一个问题进行拆解再合成后,你就会看的非常清楚。因为没有拆解时,你只能胡子眉毛一把抓,但拆解以后,里面的东西都会变得非常透明。到那时,从任何一个角度出发,你都能找到和他针锋相对的合理依据。

所以,我觉得台湾地区外事部门发的这个所谓的声明其实也“挺好”,表面上看,它是要声明所谓的立场,但其用词和概念已经相当清晰的折射了隐性或者说实质性的“台独”诡计和内涵,而这恰恰给了我们有朝一日与民进党,同时也是与美国人进行交锋的一个非常合理的逻辑和法律依据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Top